几天前,李博在 word block 群里提了一嘴 “有一个事情我蛮有兴趣的:Web3 块状网页 + 知识互连,任何人可以基于钱包所有权来自定域名 + 发布文章,发布的文章即可被访问的网页。”
这激起了我复盘和串联之前一系列类似想法的欲望:我想有一个域名系统专门用来服雾引用网络 / 知识图谱。
之前的想法串联
我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着这个想法,scratching、笔记、Twitter thread、文章、视频,并各自有时间戳的印记。

我会用不同的话去反复描述心中的「那个想法」,不断围绕它输出新的叙事,但这完全不是有意为之,当我发现更适合的形容和解释时,我便会做相应的比喻。但他们都是基于以前的藕断丝连,并无限接近内心自己不会开口说出的版本。
叙事的问题在于,它杂糅着问题和动机,看的人如果没有一层层扒开的能力和寻味字里行间一致性的兴趣,他们(读者们)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变化多端的作者。我自己作为自己的读者,太知道这种难度。我如果不去引用我之前的想法,做一种链接思考,我无法知道这种一致性所在,更不会明白我想法的演变和延续是如何空穴来风。
我却属于内心近视 800 也要先描述想象中的模糊事物,解决方案则是基于此往前推。
roam 与 ENS(nft)
12.15
比如我在《星际穿越的另一种方式》这篇文章中就「如何促进 idea 的交换」这个问题说:DAO 用来定义问题,roam 用来架构,NFT 用来促进流动。

12.15 文章《星际穿越的另一种方式》
这幅图景中的基建其实都是围绕着重要问题来的。比如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交换思想(exchange ideas/knowledge)”。那围绕这个重要问题,现在正在发生什么:
12.27
https://twitter.com/JESSCATE93/status/1475345802105016321
12.27 的 Twitter 中,我在讨论「让知识图谱实现可追溯所有权的流动 Make knowledge graph liquid and ownable」。我的基本描述是:
* 知识图谱由块和块引用构成<-->定义知识图谱(的元素)* 每一个块都知道是谁(哪个钱包)创建的 -->定义可追溯所有权* 产生块和引用块都会受到激励 -->刺激流动
所以用现在已有的东西做一个组合来攒个大概的话:就是 roam 和 ENS 的结合——roam 提供块 / 块引用的载体,ENS 提供经济性外壳。
1.3
https://twitter.com/JESSCATE93/status/1477909108565364737
在 1.3 号的 Twitter 中,我将 12.27 所说的结合具象了一点。本来这个问题是,「如何结合 ENS 和 roam,让个人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让知识图谱流动起来」 但我并没有在讨论知识图谱的结构,也就是 12.15 号中「roam 用来架构」没有谈。所以这个问题变成了:「设计一个知识图谱的结构,并可追溯所有权的流动和聚合」

于是我继续拿 roam 和 ENS 来类比:基于 roam 我要抽象出结构,然后看 ENS 这个域名系统怎样套在上面。所以结合 roam 的最基本元素# [[]] (()) ,「这个结构是怎样的?」
1.6
https://twitter.com/JESSCATE93/status/1478963799478599682
1.6 号的 twitter thread 我在讨论 extra section——可自定义的 ENS 二级域名。如果从子域名有什么用的角度思考,我觉得无聊,也硬想不出应用场景。如果从这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我突然想到,当我们有某种可识别的一级域名后,二级(N 级)的作用就好像是层级树 / 子子目录的感觉,我甚至可以用它来连成一句越来越具体的话。
比如 surface.asteriod.bennu.eth 这个层级关系里,我的根概念是bennu,而且已经反映出了具体的信息:bennu 是一颗有某种表面的小行星(要想看再具体呢,可以点开这个域名看背后的东西)
这让我又开始想什么东西像我现在的描述呢?是 wiki——概念与词条。
ENS 和 Wiki
ENS
浓缩知识?
我一直对词非常着迷,有段时间密集地注册 ENS——因为读了霍金的《果壳宇宙》、KIP THorne 的《星际穿越背后的科学》等,于是一些时空物理类专有名词就成了我的主攻,好像买了这个词我就开始懂了这些概念一样。当我搜到 gradation.eth 这个词时发现被别人抢注了,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八出了这个人的账户,发现他同时收集了以下域名:

我看到 tesseract*(宇宙魔方 / 四维空间立方体)这词的时候非常着迷,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 Cooper 作为一个三维生物可以在一个四维空间停留(想一想星际穿越中的画面)。要不是他又抢注,我会把这个词注下来,先把《星际穿越背后的科学》中的某一段解释,写到这个域名对应的页面上。这样有人来看我的页面,就可以知道 tesseract 对应的那本书中的具体部分(想到文字块了吗),从而了解到一个知识 / 一种解释。
然后我转念一想,这位 ENS(tesseract.eth)的持有者或许也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或爱好者,起码他脑子里有这些概念,我甚至想去认识他;)
* 出自星际穿越背后的科学:
我虽然不知道他要拿这些词做什么,这些域名要对应什么媒介。但当我们读到一个 ENS(或者一个文字域名)的时候,如果是在读一个浓缩知识,而且如果你想了解细节,你可以打开看这个域名背后的东西,那将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分类(4.22)

4.22 文章《idea 的自我解放日志 - token 篇》
Wiki-- 用来 index 知识
100 多年前,index 知识的是 encyclopedia(在其没有 digital 之前),启发了 elon musk 这样的人,后来是 Wikipedia。????可点
用去中心化文字域名系统 index 知识图谱
“(( 块引用 ))" 这个行为本身在构筑这种层级关系,以这个最小的单位(或容器“container”)为基础,我认为这里面是三级系统。
注释:
1)以上 of course 是理想状态,每一个点都可以优化,但是想法要点就是:1)域名系统是一个知识结构 2)体现层级关系:类别 - 文章 - 块 3)文字域名本身就是信息,比如这个域名不仅是 link,也是一句话:Bennu 是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
2)你要访问的是什么,它本身是一个知识。块状网页作为 reference network 中的基本单元,会归属(链接)到某个 / 某些根概念。
3)问题是怎么 filter 这些根概念,比如可以先参照 wiki 的概念库,按照 Wikipedia 中根概念映射相应的(就是 wiki 上这么多年积累了什么根概念就做相应的根域名到 wb 系统中)
那么,基于块引用(块是“block web”)构筑引用网络,再为每一个 block web 分配一个去中心化文字域名检索 index 这些知识。这些域名本身就是 token(nft whatever),具有:
1)token 的特性2)表现层级关系3)语义上的含义(知识的浓缩)
用文字域名去索引以块结构为基础层级搭建的知识图谱(Indexing block-based knowledge graph with textual domain names)似乎是个不错的题目。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