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time

扫码下载App
iOS & Android

Bankless :比特币能否在链上蓬勃发展?

来源:Bankless

作者:Jean-Paul Faraj

十多年来, 比特币一直是加密生态系统的基石,因其去中心化、抗审查和可证明的稀缺性而备受推崇。然而,尽管比特币占据了市值的主导地位,并再次受到热捧,但它与加密领域最活跃的领域之一——DeFi——仍然保持着很大的距离。

根据 Bitcoin Layers 的数据,目前 DeFi 领域仅使用了价值约 300 亿美元的 BTC,仅占其总供应量的 1.875%。相比之下, 以太坊拥有价值约 500 亿美元的 ETH,锁定在 DeFi 中,约占其总供应量的 23%。

这种差异凸显了当今比特币叙事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尽管BTC拥有巨大的价值,但其在链上被积极利用以提供收益机会的却相对较少。这种差距正推动着围绕包装、质押和其他方式的创新浪潮,旨在将比特币引入DeFi经济,并开辟使BTC成为生产性资本资产的途径。  

比特币层*:按网络划分的 BTC 供应量,显示所有已包装的 BTC


以太坊的 DeFi 生态系统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用于借贷、质押和交易的工具。相比之下,原生比特币仍然难以有效使用,尤其对于新用户而言。交易速度慢,费用高昂且波动剧烈,而且比特币的架构缺乏以太坊应用程序所需的可编程性。

随着更广泛的加密货币格局日趋成熟,一个重要的问题随之而来:比特币能否有效地参与链上经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该如何让日常 BTC 持有者加入进来,而无需强迫他们经历一系列桥梁、代币包装和不熟悉的应用程序的考验?

问题:比特币的设计与 DeFi 实用性

从我们今天对智能合约表达能力的理解来看,比特币并非为可编程性而生。它优先考虑通过工作量证明 (PoW) 实现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而非表达能力,这使得它成为一种强大的价值存储手段,但在智能合约或复杂的 DeFi 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因此,原生比特币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以太坊或 Solana 等链上蓬勃发展的可组合金融生态系统之外。

从历史上看,有一些解决方法:

  • 包装比特币 (Wrapped Bitcoin):用户将 BTC 兑换成 ERC-20 代币,即可访问基于以太坊的 DeFi。这会带来托管风险,因为代币流动性可能不透明,且并非总是以 1:1 的比例与 BTC 挂钩,同时代币由第三方托管机构持有。
  • 桥接协议:跨链平台允许 BTC 转移到其他生态系统。但手动桥接会增加摩擦、复杂性和风险,尤其对于非技术用户而言。
  • 托管平台: Coinbase 等中心化服务提供 BTC 收益,但要求用户放弃托管,并且通常以积分、稳定币或专有代币而非 BTC 支付回报。

每一个选项都伴随着一些权衡,挑战比特币的核心精神:安全性、简单性和用户主权。

新手引导差距:为什么用户体验仍然重要

2024 年 BTC 积累量,river.com


对于那些渴望利用自身资产获得更多收益(例如赚取收益、参与链上治理或尝试 DeFi)的比特币持有者来说,切入点仍然碎片化、缺乏直观性,甚至常常令人望而生畏。虽然基础设施已经成熟,但用户体验仍然落后,而且竞争不仅来自其他区块链,还来自 TradFi。

这种摩擦造成了严重的入门障碍。大多数用户并不希望成为 DeFi 的重度用户——他们想要简单、安全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净资产和 BTC 持有量,而无需在错综复杂的应用程序、桥接器和协议之间穿梭。这一点显而易见,近期绝大多数比特币买家都是通过经纪商、ETF 以及 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 等产品进行链下交易的。

为了吸引下一波用户上链,而非仅仅成为链下持有者,工具需要在不牺牲控制权、自主保管权或透明度的前提下,抽象化这种复杂性。这正是新兴协议和现代钱包体验开始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提供用户友好的 DeFi 功能访问方式,同时保持比特币的精髓。

更好的用户体验不仅仅是一种附加功能,它还是比特币应用下一章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链上BTC收益和生产力的新方法

许多新兴的解决方案旨在使比特币在 DeFi 中更具可用性——每种解决方案都有不同的权衡:

1. 质押、再质押和基于积分的收益计划

BabylonLombard等平台现在通过积分或奖励代币(通常通过质押/再质押)提供与比特币相关的收益计划,这些代币通常可兑换为福利或未来的空投。这些系统对早期采用者和加密货币原生用户(他们追逐空投和特定平台的代币经济学)颇具吸引力。这些产品通常包括将 BTC 转换为已包装的 BTC 标准,然后将资产锁定在各种程序/产品中以获得可变收益。对于精明的链上交易者来说,可以获得高收益,但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如何使用加密货币,以及如何手动进行桥接、包装和存入资金。 

优点:

  • 广泛的收益机会
  • 通常自行保管

缺点:

  • 奖励不以 BTC 支付
  • 通常需要锁定期
  • 奖励的长期价值不确定

2. 比特币第 2 层和元协议

闪电网络Rootstock (RSK)、Alkanes以及BotanixStarknet等新兴 Layer 2 协议的开发,正在为比特币带来新的功能、可编程性和速度。这些创新支持快速支付、NFT 和类似智能合约的行为等用例。因此,用户现在可以使用 BTC 获得各种各样的 DeFi 机会——例如通过锁定资金来保护网络、参与做市、借贷,或将资产转换为支持各种协议上的已包装 BTC 标准。随着越来越多的团队构建这些网络,基于比特币的收益机会生态系统正在不断扩大。 

优点:

  • 扩展比特币的使用案例
  • 与比特币的架构保持一致
  • 关于如何在链上赚取收益的广泛选择

缺点:

  • 仍处于相对早期且分散的状态
  • 需要中级到高级的理解才能使用
  • 需要大量开发人员资源来构建其他智能合约链上大部分已经存在的实用程序

3. 智能钱包集成和原生 BTC 收益

像Braavos(披露:我在这里工作! )这样的钱包提供一些功能,让用户无需手动包装比特币或放弃托管即可获得原生 BTC 收益。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钱包投资 BTC,无需处理常见的桥接或使用外部应用程序的障碍。诸如存款、包装和桥接等复杂步骤均在后台无缝处理,并将 BTC 部署到特定的 DeFi 策略中。这种用户友好的方法旨在让每个人都能获得 BTC 收益,无论其技术背景或加密货币经验如何。

优点:

  • 收益以 BTC 支付(不是积分或代理代币)
  • 无需手动桥接或第三方托管
  • 默认自行保管
  • 适合初学者

缺点:

  • 依赖于转换为包装的 BTC
  • 需要对桥接机制和收益协议基础设施有一定的信任

宏观视角:比特币在链上的角色演变

比特币的叙事长期以来一直围绕着“价值存储”——它确实扮演了这一角色。但随着链上经济的增长,比特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更全面地融入这一新兴金融体系,并兑现其作为可靠支付基础设施的承诺。

为了在不牺牲去中心化或用户信任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新的基础设施必须使这些机会成为可能,而无需技术专业知识或放弃核心比特币原则。

这意味着:

  • 收益应优先以比特币支付,而不是衍生资产
  • 保管权必须归用户所有
  • 复杂性必须抽象出来,而不是转移给用户

BraavosLombardBabylon以及本文提到的其他产品都是这些想法如何落地的例子。无论是通过让用户通过 Staking 获取收益,还是将比特币支持直接嵌入到自托管选项中并自动化其背后的复杂性,它们都让比特币用户更容易接触到 DeFi——而无需他们完全离开比特币生态系统。

谨慎地弥合差距

比特币向链上经济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应该一蹴而就。谨慎、简单和自主主权是比特币精神的基石。但随着越来越多尊重这些价值观并提供新功能的工具涌现,BTC 在更广泛的加密经济中的角色正在不断演变。

现在的挑战是构建开放、安全,以及最重要的——可访问的系统。如果下一个十亿用户要通过比特币加入,他们需要能够随时随地满足他们需求的体验,并且能够让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访问。 

评论

所有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