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kjlabuz.substack.com/p/156-silicon-valley-bank-an-autopsy
本文作者:Kevin LaBuz;编译:Cointime Freya
40多年来,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作为初创企业和创始人的理想之地而享有盛誉。它受益于2020年和2021年的科技融资热潮,存款的快速增长推动它成为美国第16大银行。但对于银行来说,管理快速增长的业务是有难度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硅谷银行的兴衰。
硅谷银行101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服务于加州新兴的科技行业。它通过与大多数贷款机构忽视的未经证实的公司合作,来赢得硅谷的信任。提供白手套式的客户服务,与初创企业、创始人和风险投资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硅谷银行为通过创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现金管理、贷款、财富管理、抵押贷款以及葡萄园融资,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40多年来,硅谷银行从一家初出茅庐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美第16大银行,到2023年1月拥有约2,00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
几十年的建设在几个小时内就崩塌了。3月10日,这家受人尊敬的机构和沙山路的宠儿破产了。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以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为由,在当天中午发布了一份不同寻常的公告,将硅谷银行纳入破产管理程序。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管控了这家银行,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破产案。
什么是银行?
银行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他们从这两者之间的差价中获得收益。比方说,你把你的薪资存入摩根大通的支票账户,这个账户可能没有利息。然后,摩根大通以6%的利率将这笔钱作为抵押贷款(或作为小企业贷款、信用卡或任何其他银行产品)借出,并将利息和费用收入囊中。
美国的银行系统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度,这意味着银行只保留一部分存款以满足客户提款需求。 剩余部分可以贷出。如果你的薪资是1,000美元,那么摩根大通可能需要在其金库中保留100美元,但可以自由地使用剩余部分的钱。
每家银行都是借短贷长。虽然许多存款可以按需取用,但贷款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偿还。你可以随时通过自动提款机,提取你存入的1,000美元。然而,摩根大通可能会把你的900美元(他们手上有100美元)作为30年的抵押贷款借出去。存款(负债)和贷款(资产)之间存在着固有的时间不匹配的情况。如果所有储户同时需要取出现金,那么任何银行都无法生存。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但有时也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业是一个信心游戏,而信心又是一个脆弱的东西。正如硅谷银行所表明的那样,当储户失去信心时,情况可能会迅速恶化。
建造Jenga Tower
2020年和2021年是科技行业的繁荣时期。封控措施迫将人们限制在室内,数字业务蓬勃发展。大流行病迫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可以争夺新客户可以争夺。这种增长,再加上低利率,导致了科技公司估值飙升、融资势头强劲。
对科技行业有利的事情对硅谷银行也有利。在大流行病期间,美国各银行吸收了创纪录的新存款。硅谷银行是其中的佼佼者。从2019年12月到2022年第一季度,其存款增加了两倍多。在同一时期,行业存款增长约40%。
银行有三种将存款用于工作的选择:发放贷款,将其作为库存现金,或投资证券。这就是硅谷银行商业模式的特殊性开始显现的地方。该公司面临着一边倒的供需情况。2020年和2021年是科技筹资的大好年景。来自IPO、二级市场、SPAC和融资轮次的收益作为存款涌入硅谷银行。然而,由于初创企业现金充裕,筹集股权是小菜一碟,SBV没有抵消贷款需求。因此,它主要将大量存款投资于证券。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拥有约1,200亿美元的证券,而贷款则为700亿美元。
下一个问题是,像美联储储备或美国国债这样的短期投资的收益率几乎为零。然而,与初创企业储户不同的是,硅谷银行需要实现盈利。因此,它走出了期限曲线,购买了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期限较长期证券。其中很多都是支付固定利息的。事实上,很少有其他银行像硅谷银行那样将其资产锁定在固定利率证券上。这产生了更高的收益率,但其代价是增加了对更高利率的敏感性。
你需要了解关于债券的两个基本属性。首先,债券价格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其次,当利率上升时,存续期越长,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得越多。最为致命的是,硅谷银行在利率处于世代最低水平时大肆购买长期债券。他们在市场行情中领先。正如彭博社的Matt Levine所指出的那样:
“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中,盈利的部分方式是承担信用风险:你需要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他们中哪些人有能力偿还贷款,然后向这些优质客户发放贷款。在2021年的创业银行,你无法通过承担信用风险真正盈利:你的客户只是不需要足够的信用来为你提供信用风险,你需要通过所有这些存款来赚钱。因此,你不得不通过承担利率风险来盈利:你没有向高风险的企业借款人提供贷款,而是购买由美国政府支持的长期债券。这样做的结果是,作为初创银行,你面临着不同寻常的利率风险。”
Timber
虽然较高的利率是导致硅谷银行挤兑的罪魁祸首,但决策失误、风险管理不善、运气不佳以及其商业模式的特殊性都是原因之一。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于2022年3月开始加息。从那时起,美联储已加息9次,使联邦基金利率从2022年2月的0%升至2023年3月的4.75%-5%,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快速度。这对长期债券投资组合来说是个坏消息,硅谷银行坐拥1,200亿美元的证券,这些证券是在市场高点时购入的。
一般来说,银行从较高的利率中获益,因为贷款的额外利息超过了较高的存款成本。这是硅谷银行的另一个反常之处,因为其证券投资组合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其贷款额度。正如Robert Armstrong在《金融时报》中所写的那样:
“对大多数银行来说,高利率本身就是一个好消息。它们对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的帮助大于对负债方的伤害……硅谷银行的情况则相反:高利率对负债方的伤害大于对资产方面的帮助。”
硅谷银行受到了利率上调的双重影响。除了降低其债券的价值之外,它们还给储户带来了麻烦,其中许多人都是低利率环境下的产物。在零利率政策时期诞生的商业模式在高利率情况下显得更加丑陋。
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者将关注重点从增长转向资本效率,科技公司估值暴跌,资金洪流变成了资金荒漠。然而,硅谷银行的储户正面对着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仍然需要支付工资,并为其运营提供资金。存款在2021年达到峰值;在那之后,流入的资金变成了流出的资金。
硅谷银行集中的存款基础加剧了这种情况。首先,硅谷银行极度依赖商业存款,而非零售存款。当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或遇到一些麻烦时,商业存款往往会变得更不稳定。相比之下,零售存款更具粘性。你上次更换支票账户是什么时候?
其次,硅谷银行的存款绝大多数是没有保险的。在美国,FDIC为不超过25万美元的存款提供保险。如果银行破产,一旦超过这个值,就会面临损失风险。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1,730亿美元的总存款中有1,520亿美元(近90%)没有保险。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体系中约50%的存款都有保险。硅谷银行的平均存款余额为420万美元。一些公司,如电视流媒体服务公司Roku,在硅谷银行持有数亿美元,而至少有一家公司——Circle,一家Web3 thingamajig——持有数十亿美元。
第三,硅谷银行的储户是俱乐部式社区的一部分。初创企业和他们的投资人家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人都在谈论、Twitter和转发推文。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且可以迅速串联起来。从历史上看,银行挤兑与分行外排长队有关。人们将通过Twitter记住硅谷银行,许多人都在用大写字母散播恐慌。回到Matt Levine的话题:
“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成为初创企业的银行也许并不伟大,没有人比硅谷的风险资本家更像群居动物......但是,如果你的所有储户都是初创企业,他们的董事会中有同样多的风险资本家,而所有这些风险资本家都在相互竞争,以增加价值,并成为影响者,他们给他们所有的投资组合公司打电话说:‘你听说了吗,每个人都在从硅谷银行取钱,你也应该把钱取出来。’那么,你所有的储户将在同一时间取钱。”
硅谷银行集中的客户群受到了更加集中的金融决策者群体的影响,从而使火势愈演愈烈:
“硅谷银行没有意识到,就他们的财务决策而言,他们的客户在多大程度上并不是独立的实体。你可能会认为这是存在一些多元化的属性,但事实上,如果所有这些人都是由相同的几家风投公司投资的,且所有这些风投公司都在同一个WhatsApp群组里,那么从行为上讲,这不是1,000个人每人拥有1,000万美元,而是一个拥有100亿美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8年,当FDIC关闭Washington Mutual时,该银行在两周内损失了170亿美元的存款。相比之下,硅谷银行在一天内损失了420亿美元。银行挤兑曾经受到物理限制的制约,例如柜员清点现金的速度,或者自动提款机的加钞速度。这也为银行家和监管机构赢得了时间来安抚恐慌的客户。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使这种做法过时了。现在,银行挤兑可以在几个按键中以极快的速度发生。
硅谷银行的证券投资组合和特殊的存款基础提供了一个火药桶,再加上不断上升的利率,从而引发了一场大火。为了适应不断增加的提款需求,并充实其资产负债表,3月8日,硅谷银行出售了210亿美元的可供出售证券,确认了18亿美元的亏损。硅谷银行还宣布了筹集资金的计划。这本来是为了增强信心,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如果出售210亿美元的债券产生了近20亿美元的损失,那么其证券组合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来吸收进一步的损失?在投资者的鼓励下,许多储户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存款的流失速度加快。一个建立了40多年的机构在40小时内就倒闭了。
*本文由CoinTime整理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
所有评论